AI 9月29日下午,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我院与成都市城市美学协会、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时代设计教育的变革与重构》专题论坛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成功举办。我院教学副院长孙勋寿教授为活动致辞,并发表《AI设计应用成为医疗领域的翅膀》主题演讲。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办)教授、意大利LABA自由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专业教授、意大利佛罗伦萨旅游协会理事瓦伦丁·奥萨德奇发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设计教学变革》主题演讲。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负责人郜怡欣老师参与圆桌论坛,就设计教育的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01 致辞环节 孙勋寿《AI设计应用成为医疗领域的翅膀》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国际学院视觉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韩国生态设计创意教育院理事长 活动开始,孙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出席活动的各位行业专家表达感谢,重点的介绍了“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办学特色,提出我院该专业以“AI+艺术、在地非遗传承与创新”为特色,并希望与在座的各位高校及行业专家共同探索 AI 推动社会发展的答案与机遇,最后衷心祝贺此次论坛活动顺利举办。 02 主题演讲 瓦伦丁·奥萨德奇《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设计教学变革》 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授,意大利LABA自由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专业教授、意大利佛罗伦萨旅游协会理事 Valentin Osadcii教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及其对设计流程的积极影响。Valentin Osadcii指出,AI通过优化设计流程、自动化任务和数据分析,显著提升了设计的效率、精确度和用户体验。然而,他也表示,AI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设计扭曲和人类创造力的衰退。因此,设计师应保持独立思考,避免过分依赖AI。 Osadcii教授还介绍了意大利自由美术学院LABA如何通过研讨会教育学生正确使用AI,并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和时尚设计等领域。他强调,AI应作为辅助工具,加速创意过程,而非取代人类的创造能力。设计师应有意识地使用AI,以确保设计领域的创新和人类智慧得以持续发展。 孙院长表示AI设计的边界远不止于绘画、动画与产品设计的传统疆域,它正以革新者的姿态,渗透并重塑着众多领域,其中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尤为引人注目。孙院长深入剖析了AI设计与医疗健康的无缝对接,以及这一跨界融合所催生的最新成就,展现了科技如何温柔地触及生命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在医疗的广阔舞台上,人工智能(AI)正以其独特的智慧,引领着诊断、治疗与药物研发的深刻变革。借助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深邃洞察与自然语言处理的细腻理解,AI不仅优化了治疗流程,更实现了个性化医疗方案的精准定制。它如同一位智慧顾问,细致分析患者的遗传密码、健康档案,量身定制出最为贴切的治疗蓝图,让医疗关怀更加贴心与高效。 此外,AI还以聊天机器人与虚拟助手的形态,化身为患者贴心的健康伙伴,提供即时、便捷的初步医疗咨询与诊断辅助,让健康守护无处不在,温暖人心。然而,AI在医疗领域的辉煌征程并非毫无挑战。伦理的考量如同双刃剑,既彰显了科技进步的审慎态度,也提出了责任归属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健康数据这一敏感领域,各国政策的严格把控,虽保障了隐私安全,却也无形中为AI在医疗数据共享上的广泛应用设下了门槛。 03 圆桌论坛 关于“设计教育趋势”主题,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负责人郜怡欣作为讨论嘉宾,就设计教育的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郜怡欣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负责人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发展,AI 技术爆发引发教育者对人才培养的思考。为让学生尽早接触新兴技术,本专业在大一就开设 AI 创建课程。学生对 AI 态度两极分化,引发对如何让学生接受拥抱新技术及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技术变革的思考。与多方讨论后达成共识,要重基础、重前沿、重交叉融合、重综合素质,上扎实理论课以打开学生眼界、培养学生更敏锐的洞察力及情感表达能力、更强的人文素养和更深的文化底蕴、更有力的设计思维以配合灵活运用新技术,打造有竞争力的设计人才。 本次活动为我院教师与高校、行业等专家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为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教育将迎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设计教育将不断创新与变革,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型艺术与设计人才贡献力量。 AI - END -